台灣6.0希望工程│沈芯菱行善平台

  • 成長背景:1989年生於雲林縣農村,祖輩佃農僕工,世代清貧。自幼擺攤謀生,十多年居無定所,從不諱言卑微出身,反而感念貧困的磨練。11歲時,以二手電腦自學架站,扭轉困境,並致力公益迄今二十多年(點播詳細歷程),求學時期半工半讀,自費900多萬元行善,畢業後持續不遺餘力。事跡載入大學、高中小學等23本教科書,啟發莘莘學子。
  • 求學歷程:台大商研博士第一名畢業(科技創新)、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畢業(領導力)、英國牛津大學出版論文、多篇國際權威期刊。小學至高中就讀雲林縣公校,清華大學書卷獎畢業、台大碩士論文A+畢業。
  • 獎項榮譽: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最年輕獲「總統創新獎」、兩度獲「總統教育獎」、 十大傑出青年、首屆台大學生奉獻獎、17歲前考取四十張國際級IT證書、蟬聯微軟電腦大賽全國第一名、奧運創意策展獎、世界孔子仁愛獎章、志工親善大使赴美國華府表揚、聯合國官方訓研所多項證書。
  • 台灣公益:熱愛斯土斯民,執行「台灣希望工程」逾二十年,從山巔到海角,深訪村莊數十萬公里、服務上千所偏鄉校園,幫助老農滯銷、弱勢教育、為草根發聲、原住民及新移民等弱勢群體。
  • 國際公益:致力推動「世界公民一公益地球村」(GCCI),以「政策倡議、教育創新、全球培力」為核心,投身貧民窟、難民營與童工奴隸、童婚童兵等國際人道行動。攜手PeaceJam十四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創立並領導「諾貝爾和平工程」 亞洲台灣分會,推行「80億個和平」願景。
  • 專題演講:演講足跡遍及全球1,600多場,是Google矽谷總部、微軟、台積電、巴黎萊雅等富比世五百強企業講師,並擔任台大、清華創校以來最年輕畢典致詞貴賓。
  • 創新設計:扶植艱困產業轉型,以台灣藍鵲、原生蝴蝶、海洋生態等主題,設計環保產品,弘揚寶島之美。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英國倫敦設計獎、法國設計金獎、紐約產品設計獎、謬思創意設計獎等國際大獎。
  • 公共事務:長年擔任「聯合國志願者」,出席紐約聯合國婦女高峰會、瑞士日內瓦和平論壇。為「美國領導力學會」與「英國皇家藝協」成員。曾出任故宮青諮會、行政院空總基地、總統創新獎、總統教育獎等評委及顧問。諾貝爾獎─尤努斯台灣青年大使暨榮譽獎章。
  • 各界評價:歷屆三任總統接見表揚,譽為「台灣之光」。《時代雜誌 教育版》稱為「天堂落入凡間的天使」,《讀者文摘》喻為「仁勇風範人物」,獲選台灣「百年代表人物」並編入《世界年鑑》。
  • 公益著作:編譯並出版十四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世界和平、人權與社會改革等九冊著作。原創著作10餘冊《無國界教室─國際人道主義教材》,為全球貧困、童工奴役、童婚剝削、飢荒疾病等弱勢發聲。
  • 公益經費:二十多年來未對外募捐,公益經費由個人收入支應,包括講師費、創新顧問、創意設計及獎學金等,感謝各界邀約支持。
  • 瞭望時代,道阻且長,行善之路,每一步像踩在泥濘裡,失敗如浪,一次次將人擊倒深淵。挫敗氣餒時,總憶林肯曾言:「我雖走得慢,但從不後退」哪怕一無所有、遍體鱗傷,也不忘初心。飲水思源,力微路險,願堅定前行,共同點亮微光,溫暖黑夜。

★ 教育部審定,編入大學/高中/國中小各科 23本教科書 ★全文下載

brief intro.

─ 3分鐘簡述版 ─

  • ★ 20年公益行動 自2001年,11歲起致力公益,首創老農網銷、架設教學網助貧童、創辦免費課輔班、山巔海角偏鄉講座、成立新住民平台、草根歷史典藏等實質行動、建立創新模式、帶動公益風氣。從未接受捐款,獨力奉獻900多萬行善。 ★ 詳文
  • ★ 自2008年起被收錄於大學/高中/國中小23本教科書,成為各級學校、博士班入學考試之命題,逾250萬多位師生修讀,是華人世界最年輕、被寫入最多本課文的在世人物。★ 詳文
  • ★ 求學歷程 成長偏鄉農村,以勤補拙,第一名畢業自國立臺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論文發表於英國牛津大學《科學與公共政策》等國際權威期刊。
  • ★ 國際參與 14歲出席紐約聯合國總部婦女高峰會。15歲獲志工親善大使,受邀美國華府表揚。18歲攝影作品受邀奧運特展,獲最佳創意及策劃雙料大獎。19歲起至今受邀美國Google矽谷總部、印度、香港等各國演講。28歲起至今參與聯合國志願者(UNV)及聯合國開發署 ( UNDP ) 創新策略,「聯合國總部訓研所」(UNITAR) 認證徽章及證書。研修麻省理工學院(MIT)「全球貧困挑戰」,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授課,透過「貧困行動創新」及「窮人經濟學」,盼盡世界公民責任。★ 詳文
  • ★ 獲獎紀錄 最年輕當選「總統創新獎」、兩度獲「總統教育獎」。獲頒十大傑出青年(是此獎半世紀以來最年輕得獎人)。世界仁愛孔子獎、首屆台大學生貢獻獎、青年獎章、台灣百年代表人物,事蹟編入《世界年鑑》,歷三任總統接見。★ 詳文
  • ★ 社會評價 ★ 詳文
  • 2012青年社會大調查:沈芯菱與國父孫中山、前總統蔣經國、王永慶等人齊名,同列十位最具代表台灣精神人物。
  • 商業周刊喻為「台灣版的諾貝爾和平獎」、時代雜誌for students譽為「天堂掉落凡間的天使」
  • 天下雜誌稱為「台灣史官」、讀者文摘評為「仁勇風範人物」
  • 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譽為「台灣之光」、聖嚴法師譽為「21世紀的台灣新希望」
  • 國柏林日報、香港南華早報、星洲日報等國際媒體專題報導。
  • 公益平台締造一億六千萬次點閱率,是華人社會深具影響力的青年之一。
  • 海內外八百多場演講,聽眾逾百萬人,是美國矽谷 Google總部、奧林匹克、印度設計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北京大學、台積電等百大知名企業,和台清交成政大等院校指定講師。
  • ★ 成長背景 沈芯菱的歷代祖先是貧苦山村佃農、長工,沈父母只念到小學及補校,當裁縫學徒、白手起家做衣服代工,卻被倒債累累,沈家秉持清白為人,承擔不屬自身的債務,一夕間墜入谷底,擺地攤十多年。自幼居無定所、搬了十幾次的家,跟隨擺攤時常睡小貨車,為了念書於雲林租住鐵皮屋、全家窩居簡陋五坪房,母親變賣玉珮買二手電腦、沈在校習得電腦專長,日漸改善家計。★ 詳文
  • •沈芯菱公益著作:
    我不要過生日一童婚女孩的眼淚 ISBN 978-626-99287-4-3
    礦坑的秘密地圖一世界童工的苦難 ISBN 978-626-99287-0-5
    垃圾山的神奇書包一貧民窟的拾荒兒童ISBN 978-626-99287-6-7
    星星掉進了海裡一葉門難民營的故事 ISBN 978-626-99287-1-2
    大地為何沉默?一非洲乾旱與飢荒 ISBN 978-626-99287-5-0
    逆風的風箏一敘利亞戰地醫療的困境 ISBN 978-626-99287-3-6
    最後一個願望一烏克蘭戰火的孤兒 ISBN 978-626-99287-2-9
    穿越五扇任意門一全球氣候難民的浩劫 ISBN 978-626-99287-8-1
    消失的月光鞋一戰後倖存者的創傷 ISBN 978-626-99287-7-4
    誰來點亮黑夜?一世界能源危機 ISBN 978-626-99287-9-8

    •沈芯菱編譯著作: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啟發─少年學堂 (ISBN 978-626-98782-0-8)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成長─領袖學堂 (ISBN 978-626-98782-1-5)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探索─領袖日誌 (ISBN 978-626-98782-2-2)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行動─大使學堂 (ISBN 978-626-98782-3-9)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同理─霸凌防治學堂 (ISBN 978-626-98782-4-6)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智慧─創造包容學堂 (ISBN 978-626-98782-5-3)
    14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仁愛─高關懷學堂 (ISBN 978-626-98782-6-0)
    14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和平之路 (上冊) (ISBN 978-626-98782-7-7)
    14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和平之路 (下冊) (ISBN 978-626-98782-8-4)

hope for change

─ 二十年行善足跡 ─

11歲   首創老農產銷網,至今助百農銷數百萬斤
12歲   打造安安免費教學網,至今助千萬學子
13歲   創辦免費課輔班,帶動弱勢教學風氣
14歲   發起全民吃柳丁,幫助滯銷貧農改善生計
15歲   開辦青少年創作展,為莘莘學子圓夢
16歲   推動原鄉之愛,縮短資訊落差
17歲   設台灣媳婦學習網、助單親/失親家庭
18歲   推動弱勢免費配鏡、全國巡迴講座
19歲   柬埔寨失學宣言,獲編入教科書
20歲   紀實30萬張《草根台灣臉譜》登上奧運
21歲   啟動新世代教育工程,數十萬字電子書
22歲   掌鏡世紀台灣史、原住民十六族紀實
23歲   完成八百場-從芯幸福-偏鄉教育講座
24歲   成立6.0希望工程,永續推動六大志業
至今   ★弱勢教育   安安6E品格教育
          ★人文歷史   草根人文歷史影像典藏
          土地正義   老農網銷平台 / 助農扶弱
          ★扶貧志業   Hope1,132 勵志偏鄉
          ★國政民情   2030 國政民情白皮書
          國際救援   聯合國和平志願行動(UNV)

經費來源   20年來獨力支出九百多萬元行善,經費來自於企業演講 / 獎學金 / 翻譯 / 寫作 / 攝影 / 傳產創新 / 策略顧問等個人半工半讀收入,從未接受捐款、無抵稅。

行 動

38,905+

小 時

服 務

896+萬

人 次

送 暖

17,290+

信 函

行 腳 台 灣

32+萬

公 里

網 站

1億9千+萬

次點閱率

教科書

250+萬

學生修讀

edu for change

─ 二十年行善足跡 ─

2008年至今,沈芯菱行善歷程編入:大學、高中小學23本教科書&博士班等各級校園入學命題歷屆250萬多位師生修讀課文

01. 大學一年級 國語課本〈平凡的筆 一起為公益而寫〉
​02. 高中三年級 英文課本 第七課〈The angel among us〉
03. 高中二年級 生涯規劃 第三章〈人生座標〉
04. 高中一年級 公民課本 第三課〈網路公民媒體〉
05. 高職一年級 生涯規劃 第二課〈沈芯菱的生命列車〉
06. 國中三年級 英文課本 第八課〈Shen and her photos〉
07.國中三年級 國文課本 第七課〈貧窮線下的光芒〉
08. 國中三年級 綜合課本 第三課〈讓幸福來敲門〉
09.國中一年級 綜合活動 第二課〈生涯領航〉
10.國中一年級 國文課本 第五課〈在皺紋上看見詩篇〉
11. 國中一年級 社會課本 第三課〈社會生活〉
12. 國中一年級 社會課本 第一課〈自我的成長〉
13. 國小六年級 國語課本 第三課〈鏡頭下的故事〉
14. 國小五年級 國語課本 第一課〈我的夢想〉
15. 國小四年級 綜合活動 第一課〈讓生命發光〉
16. 國小四年級 社會課本 第二課〈青年是國家棟樑〉
17. 國小三年級 綜合課本 第三課〈打造知識公益〉
18. 國小三年級 國語課本 第三課〈小小願望能實現〉

23本教科書 全文下載
★點播PDF 檔案 ★點播電子書

  • Sh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 angel to the underprivileged. Looking at her, we can’t help wondering,”What can we do for our society with our own talents? ( 她被描述為弱勢群體的天使。 看著她,我們不禁思考能用自己的才能,來為社會做些什麼呢?)─摘自:高三英文第七課〈The angel among us〉
  • So far, Shen Xinling has taken more than 250,000 photos of the working-class people. All of the pictures are her way of showing great respect to the hard-working people of this land. (沈芯菱已拍攝了超過25萬張勞動階級的照片,這是她尊重在土地上勤勞人民的表達方式。)─摘自:國三英文第八課〈Shen and her photos〉
  • 我的童年,是在顧攤吆喝叫賣聲度過的,母親常會到舊書攤買二手書刊,不論是烈日當空的菜市場、臭味混雜的黃昏市場,或是街頭的暈黃路燈下,都有我低頭看書的影子。─摘自:小五國文第一課〈我的夢想〉
  • 走過困頓歲月,沈芯菱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 do,一種是 do not」秉持質樸的初心,持續奉獻己力,成為一股改變臺灣的力量。─摘自:高中第三課〈生涯規劃〉
  • 不同年齡、種族、宗教、性别、性傾向、政治立場、社經地位的人,都能架設網站傳播自己的訊息和觀點。例如2003年,年僅13歲的雲林流動攤販之女沈芯菱,看到在田裡汗流浹背工作的農夫,既不捨又感動,拿起數位相機按下快門─摘自:高一公民社會第一課〈網路媒體〉

edu background

─ 教育背景─

2015年–   榜首第1名錄取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博士(主修:科技創新),通過全數修課及資格考,取得台大博士候選人
2015-2017年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畢業
2012-2015年   國立台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碩士畢業,碩士論文《影響總統施政民意因素在重大事件中之探討》獲A+評定,獲台大學生社會特別貢獻獎
2012年   以榜首前三名錄取台大、清大、交大、政大9所碩士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商學所、新聞所、社會所)、國立清華大學(服科所、社會所、人類所)、國立交通大學(經管所、科管所)、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兼具商管、科技、傳播、人文等跨領域專長。
2009-2012年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系學士畢業,考取兩屆書卷獎〈第一名〉
2006-2009年   雲林縣斗六高中,獲傑出校友     2003-2006年   雲林縣斗六國中,獲傑出校友
1997-2003年   雲林縣鎮東國小,獲傑出校友     1992-1997年   未受學前教育,路邊攤自學

2015年以榜首第一名錄取,畢業國立台灣大學商學博士(全球排行前50大),論文收錄於英國牛津大學期刊《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及SSCI國際期刊《Sustainability》等著作。

錄取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三年制學程,結識五大洲、四十三個國家的人才,赴美國波士頓校本部,進行五大階段的研讀。課程涵蓋:策略管理、國家競爭力、國際經貿、創新經營、策略管理、永續發展、行銷管理、財務金融、組織行為、電子商務、巨量資料分析、供應鏈管理、全球科技競爭等範疇,通過數十科課程,獲頒哈佛商學院證書
碩士論文《影響總統施政民意因素在重大事件中之探討》(The major events influence the president’s )獲A+評定,獲頒台大碩士學位。在校期間獲首屆「台大學生社會特別貢獻獎」,於創校八十五周年校慶表揚。
碩士錄取台大、清大、交大、政大九所研究所 (榜首4科、榜眼3科、2科未公布名次)
  • 國立臺灣大學(商學所、新聞所、社會所)
  • 國立清華大學(服科所、社會所、人類所)
  • 國立交通大學(經管所、科管所)
  •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
兼具商管、科技、傳播、人文等跨領域專長
獲兩屆書卷獎第一名,以三年半時間修滿各科130學分(平均成績 A,GPA=4.0) 獲頒清大學士學位,課程涵蓋:Classical/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Social Statistics、Critical Thinking、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World Civilizations…
高中小階段就讀農村校園,國中時曾高分考取明星私校,為了節儉學費建置公益網站,仍選擇就讀公立社區學校,盼以此歷程鼓勵農村學子別妄自菲薄,走出自己的路

Global Experience

─ 國際參與 ─

2004年   14歲獲青少年志工親善大使,出席美國華盛頓國際表揚盛典
2005年   15歲出席美國紐約「第49屆聯合國婦女高峰會」(UN-CSW)
2006年   16歲獲台灣女兒獎,赴東埔寨NGO交流訪問,返台創立平台服務失學兒童
2008年   18歲同琉璃工房於北京奧運展出《美麗的琉璃,美麗的台灣》 ,獲主辦方頒發「最佳創意大獎」及「最佳策畫大獎」
2010年   至今獲邀國際演講:美國Google矽谷總部、印度設計學院BTC大會、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及攝影作品受邀特展於:國際奧運Olympic、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小巨蛋、台大博物館、日本JPCA、五月天全球演唱會…。
2012年   至今紀錄32國世界人文影像
2015年   ~2018年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證書
2018年   至今 聯合國訓研所(UNITAR)通過12科目證書,課程包括聯合國維和行動、從衝突到和平、性別議題治理、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公共財政與貿易、青年建設和平等科目。
2019年   至今 擔任聯合國開發署 ( UNDP ) 創新策略,執行民主模式治理等研究。

honors&awards

─ 獲獎紀錄 ─

社會奉獻類 Contribution
2016年 (27歲) 總統創新獎
2016年 (27歲) 獲選「台灣十大慈善家」
2013年 (23歲) 首屆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
2012年 (22歲) 第五十屆十大傑出青年
2012年 (22歲) 2012青年社會大調查:沈芯菱與孫中山、蔣經國、王永慶等人,同列台灣「永不放棄」代表人物網路票選的前十名。
2011年 (21歲) 2011年中華民國總統教育獎(第二度獲獎)
2011年 (21歲) 吳尊賢愛心獎
2009年 (19歲) 行政院青舵獎 –總統親授獎
2008年 (18歲) 台灣十大潛力人物、台灣名人錄
2005年 (15歲) 全國傑出青年獎章
2005年 (15歲) 2005年中華民國總統教育獎
國際參與類 International
2019年 (29歲) 聯合國開發署(UNDP)、聯合國志願部及非洲多國嘉許證書(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
2017年 (27歲) 世界仁愛評選 第二屆孔子獎章
2008年 (18歲) 攝影作品同琉璃工房於北京奧運展出《美麗的琉璃,美麗的台灣》獲最佳創意獎、最佳策劃獎
2004年 (14歲) 全國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親善大使獎,代表台灣出席美國華府國際志工表揚盛典
2004年 (14歲) 第二屆福爾摩沙女兒獎,代表台灣出席柬埔寨海外NGO論壇
2003年 (13歲) 國際兒童人權高峰會大使
資訊應用類 Technology
2014年 (24歲) 資訊月傑出人才特殊貢獻獎
2004年 (14歲) 行政院傑出資訊人才獎
2004年 (14歲) 台灣國際科學展Intel電腦科學獎特別獎
2004年 (14歲) 國際視窗軟體應用大賽 雙料冠軍
2003年 (13歲) 國際視窗軟體應用大賽 第一名
2003年 (13歲) 全國傑出資訊青少年楷模
2002年 (12歲) 全國資訊應用小楷模
2002-2008年 十七歲以前考取37張國際級&國家級電腦專業證照
人文創作類 Creation
2019年 (29歲) 聯合國開發署(UNDP) 民主制度研究
2015年 (25歲) 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影響總統施政民意因素在重大事件中之探討》獲A+評定
2006年 (16歲) 教育部生命教育優良出版品
2006年 (16歲) 第八屆文馨獎
2004年 (14歲) 全國青少年白皮書政策徵文優等獎
2003年 (13歲) 教育部資訊融入教材大賽全國優等獎
2003年 (13歲) 走出SARS陰霾文章創作全國第一名
2002年 (12歲) 中華民國總統府年度小作家

飲水思源‧芯路歷程 -​芯菱母親口述

大家好!我是芯菱的母親,常有人好奇她的成長歷程,問我怎麼教小孩?講來也見笑,我只念到小學,沒有多少見識,只能分享些難忘的歷程。
< 呷蕃薯籤的年代 >
  • 我是民國五O年代出生在雲林的海口漁村,從小聽長輩說:這裡可算是台灣最窮的地方,吃苦耐勞才能出頭天。芯菱的外公幫朋友作保,卻被牽連債務,頓時陷入困阨,過著吃蕃薯籤、打赤腳的日子。
  • 九歲左右,我幾乎每天在夜市幫忙洗碗盤,忙到凌晨三點多,睡沒兩、三鐘頭就得去上學,儘管我愛念書、成績也不差,但每次開學,老師叫沒繳註冊錢的人起立,我只能羞愧地低頭罰站。
  • 生計不保、勉強地唸完小學,隔天就拎著布包,隻身搭客運去北部當女工學車衣服,分擔家計幾十年,未曾間斷,覺得甘之如飴。

失敗一時,做人一世

  • 我與當裁剪學徒的丈夫,白手起家,從事成衣代工,勤儉打拚,累積許多客戶信賴,接著芯菱也出生了,原以為終於能苦盡甘來,未料那年間,竟又遭逢時局驟變。
  • 「跳票、跳票、又跳票」,我這輩子忘不了,當時匯率升值壓力(美元兌新台幣1:40急升到1:26),導致眾多貿易商捲款潛逃,我們被倒債纍纍,當下有兩個選擇:棄之不理?或是勇於承擔?到底該怎麼辦?
  • 忐忑糾結,丈夫說「失敗一時,做人一世」,毅然變賣全數家產,承擔不屬於自己的債務,許多人笑我們傻,但我們相信「打斷手骨顛倒勇」,再窮也別窮良心。
◣圖說:那天擺攤後,發現是母親節,一隻芋冰、一台拋棄式傻瓜相機、一雙笑容,留下難忘回憶

半暝的月娘光

  • 「來來來!一元、五元,俗俗賣!」跌入谷底,無力租固定攤位,只能南北奔波跑地攤,零賣些衣服、飲料、氣球、糖果等雜貨品,三歲多的芯菱跟著叫賣擺攤。當其他人無憂無慮上學時,她得和我們擠身在破舊的小貨車上。
  • 每日必跑三攤:菜市場、黃昏場跟夜市,從清晨四點到凌晨。深夜總蜷縮在貨物堆車上、自嘲連牆壁都沒有,何來「家徒四壁」?此般「苦中作樂」的態度影響了芯菱,她從小就懂得知足惜福,會把公園鞦韆當雲霄飛車、路邊撿的石頭堆作家家酒、紙片飄在積滿水的路面,就滿足的笑開懷。跑地攤得看天吃飯,每當梅雨季節就有這頓、沒下餐,饅頭配開水是常有的日子。
  • 有次要趕攤、暗夜大雨視線模糊,沒注意路面凹洞,剎車不及撞擊窟窿,那一瞬間!輪胎變形、貨車傾斜,差點翻車,我顫抖地湧出淚水、抱緊女兒,萬般無助的滿心虧欠。還有次在台十七線的交叉路口,芯菱從對面跑來要幫忙收攤,突然冒出砂石車闖紅燈、叭叭的呼嘯疾駛、擦身而過,只差一眨眼,可能就……,如今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圖說:夜晚蜷睡小貨車、白天在公園擦澡、盪鞦韆想像成雲霄飛車,苦中作樂也是一種快樂

一枝草、一點露

  • 慚愧的是,我們無法給女兒去上幼稚園和學前教育,頂多帶她看街上招牌識字、找零錢加減算術。我教她第一個字是「明」,希望她能明辨是非。猜猜她童年最擔憂的字是什麼呢?原來是「當」,因為每次走進「當鋪」就會失去最珍惜的物品。
  • 多年的失學,直到她小學時,才暫時在雲林縣租住鐵皮屋,冬冷夏熱,大雨來時漏水滴答不停。臭水溝旁的兩三塊鐵片,搭成臨時廚房,在烈日或風雨中煮飯,笑說家裡不缺鹽,因為有雨水和汗水的自然調味料。
  • 全家人窩在狹小的五坪房,一席草墊、一張棋盤桌、三隻矮板凳,就成了萬用家具。漫漫長日,十幾年的攤販生活,所幸克難的生活沒讓她妄自菲薄,反而養成刻苦耐勞的本質,更加珍惜學習機會。
◣圖說:早年用鐵片搭建,臨時灶腳的原址,雨天撐傘煮飯,別有一番風味。

二手電腦,一手挫折

  • 11歲的芯菱對國小的電腦課產生興趣,而每週課程只有四十分鐘,於是我四處借錢、變賣僅存的玉飾,買部二手電腦,她常跑書局跟圖書館,終於學會架設網站,初始用網路幫阿公賣水果、進而幫助上百名的老農民。她也幫我們成立服裝網站,重拾成衣代工,雖然他人眼中的夕陽產業,但全家人齊心協力,每日勞動十五個小時,數十年如一日,終於挺過窘迫的日子、逐漸穩定家境。
  • 人們說「從零到一」最困難,而她卻得先克服「從負到零」,2002年左右,十三歲的她立志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站」,歷經重重難關、數不盡的挫敗,看她熬夜失眠、加深的黑眼圈,與冒出的絲絲白髮。未料,千辛萬苦架站後,竟然主機被「疾風病毒」肆虐,上萬筆資料毀之一炬,她花了一百多天搶救、廢寢忘食,數度體力不支而掛急診住院吊點滴。
  • 芯菱在十四歲要開辦免費課輔班,招生受阻,飽嚐不信任的眼光,甚至平白無故被誤解是「詐騙集團小孩」,晚間陪她挨家挨戶的叩門,常被暗巷竄出的野狗吠追、驚惶失措地跌落水溝底。
◣圖說:四處籌錢、變賣玉珮買來的二手電腦,將危機化轉機。

樹不忘根、人不忘本

  • 自2001年到現在,她每一年都會執行具體的行善工程,是她半工半讀、自掏腰包,也從沒對外募款,卻仍是會遇到不少人的酸言冷語,我們能力有限,只能鼓勵她「甘願做、歡喜受」。
  • 付出金錢並不容易,而更不容易的,是要付出無數時間及心力。常有人好奇問我:以芯菱的電腦專才,如果把做公益的時間,改用在家業經營網購,想必能成就一番事業,為何不等到富裕後再助人?我也曾和她談過,芯菱只反問一句:「媽,還記得當年隔壁攤的小孩嗎?他們會不會還在煩惱註冊錢呢?」畢竟家計已日漸改善,豈能忘本。
  • 芯菱在架教學網期間,曾高分考上明星私校,但她仍是選擇社區縣立學校,為了節省學費來支應公益。而在推動免費課輔班時,也獲雙料冠軍,有資格代表台灣飛去美國電腦大賽,但為了與弱勢孩子的承諾,她放棄奪取世界金牌的機會。以前也曾有企業想要收購她的教學網站,在當年對我們可是天文數字,她也婉謝併購,只為了保有公平純淨的學習空間。
◣圖說:國中放學常到市場幫忙,齊力改善家計,走過十來年的擺攤生活,更加懂得知足惜福。

不求回報,憨人有憨福

  • 她在哈佛大學的朋友曾引薦,海外及矽谷高薪主管的職位,而她卻為了阿嬤生前的囑咐:「樹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於是放棄個人利益,選擇回到家鄉、投身給最需要的窮鄉僻壤。畢竟無論貧富,也不過日食三餐、夜寢六尺。常有人疼惜她為了公益犧牲奉獻,但看在母親眼裡,這並非犧牲,反而是促使她成長的動力。
  • 說段趣事,她出生時皮膚黝黑、又胖又壯,阿嬤望見時不禁脫口稱「阿醜」,阿嬤期望能像花蕊般美,因此命名為「蕊菱」,未料筆誤成了「芯菱」。此「美麗的錯誤」似乎預言她的人生,將所謂的「錯誤」,變成獨特的「禮物」。
  • 芯菱自幼就非常孝順祖父母,從十六歲開始,就頻繁的孝敬生活費給阿公及阿嬤,持續十多年至今。她的阿嬤從沒上過一天學,但總是及時行善,例如:阿嬤收成蕃薯時,都會刻意隔著田壟採收,為的是留給更貧困的人能撿拾果腹;她不捨朋友家清寒,會悄悄拿自家的米送人,儘管被長輩打罵也堅持助友;在當糖廠會社女工時候,會將午飯分食給孤苦無依的老人;更會拿自己零用錢接濟乞丐……。
  • 還記得芯菱在14歲在「一元柳丁」事件為農民發聲、槓上政府時,被說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承受多方龐大的壓力、沮喪徬徨之際,是阿嬤安慰她:「做牛著拖,心存好念,天公疼憨人」。這份勇氣支持她愈挫愈勇,終於影響總統創建九五機制、收購滯銷農產,造福無數農民。雖然我們世代祖輩沒有祖產可留給子孫,但「憨人精神」就是最無價的傳家之寶。
◣雖然阿嬤說自己是「青瞑牛」文盲不識字,但她生前囑咐「人不能忘本」讓後輩銘記於心

人人行善、起身而行

  • 當外界美譽她是「電腦神童、行善家、演說家、作家、攝影家、創新家、思想家……」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行動家」,畢竟她一路上半工半讀、一己之力有限,只能善用有限資源、激發無限的潛力,希望帶動「人人行善」的正向影響力。
  • 常有人問我是不是很慶幸有這女兒呢?其實,我覺得芯菱最令我感到欣慰的,並非第一名考上台大博士、被歷任三位總統表揚,也不是被收錄在教科書或世界各國演講跟表揚。最令我欣慰的,是看見她從小到現在,同樣喜愛我炒的那盤高麗菜、草仔粿吃得津津有味,總去百元家庭理髮、開著近二十年的小貨車,尤其是她赤腳蹲在田裡聽老農訴苦、牽著原住民孩童的手跳格子、擁抱單親越南媽媽的臂膀……。
  • 這些真情流露,讓我安心她仍是那樸實無華的「庄腳囝仔」,始終保有的初心,這也使我回憶起那年的歲末嚴冬,芯菱幫忙叫賣氣球,因風大意外鬆脫,她自責不已,我跪在媽祖廟前祈求:「田螺含水過冬、趖過有痕,若能留給我們一條生路,必教孩子以善為本。」當時五歲的她銘記於心,付諸行動,一步一腳印努力,繼續行善下個十年、二十年。

Social Reputation

─社會評價─

  • Not only is she a whiz at her studies, but she’s also become a great role model. In this day of greedy capitalism, excessive individualism and loose morals, Shen Xin-Ling seems like an angel that fell out of heaven.(她不僅在學業上是神童,也是最佳楷模,當今世界盛行貪婪的資本主義、鬆散的道德標準,沈芯菱好比從天堂掉落凡間的天使)——Time for Students (《時代雜誌》)
  • Her story is already familiar to students in Taiwan as her accomplishments have been lionised in many textbooks schools across the island used to teach Chinese, English and civic education.(她的故事編入台灣許多教科書的封面,例如國文、英文和公民教育,家喻戶曉的名字)─《South China Morning Post香港南華早報》
  •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but always fail to do so because you lack the strong belief that one person can actually make a difference? Then Shen Hsin-Ling’s story is one you should hear.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now read about her exploits in textbooks.(你是否曾想讓世界變得更好,卻不相信獨自力量而放棄行動?那麼你必須聽聽沈芯菱的故事,現在台灣的國高中學生,都在教科書中讀到她的事蹟)——The China Post《英文中國郵報》
  • For most young people,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are there for video games, shopping, or homework. However, for 20-year-old Shen Hsin-ling, her computer is not just a tool or something used for work and fun. It is also a way to help those in need.(對多數年輕人而言,電腦是用來玩電動、購物或寫功課,但是對20歲的沈芯菱而言,科技不只是個工具,更能用來幫助需要的人)——AMC English
  • 就像是諾貝爾獎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才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商業週刊》〈八O後〉年度特刊封面人物
  • 不到二十歲的她,已靠自身力量賺得三百多萬元新台幣,並且投入公益,獲得「公益美少女」稱譽,她相信人可以超脫出生環境,實現夢想。──《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仁勇風範人物
  • 她為貧苦人家的孩子樹立了突破現狀的好榜樣,同時也提醒了富貴人家的孩子,必須把握因緣,認清方向,努力向上。那便不論是出身在貧富貴賤的那一種家庭,都會走出光明遠大的路來。——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
  • 白先勇用小說紀錄中國戰亂世代漂泊的靈魂,他著急的是,如何讓傳統文化發光發熱。沈芯菱用相機記錄台灣上一輩的滄桑臉孔,她在意的是,如何讓底層弱勢被大家看見。用筆也好,用相機也好,他們都是紀錄幸福的史官。—天下雜誌500期年度專刊
  • 讓我驚嘆的不是芯菱在電腦上的『戰績』,因為電腦奇才英雄出少年並非少見。我好奇的卻是出身平凡、家境困窘的女孩,小小年紀已經發展出『用鍵盤打造知識公益、用滑鼠彌平社會斷層』的理想家思維,這樣的格局和胸懷甚且讓大人們汗顏!——知名主播沈春華
  • 11歲就投入行善, 用鍵盤和滑鼠改善世界-老天爺雖然沒給沈芯菱富有的家境,卻給了她聰明的腦袋,及運用資訊的天賦。—遠見雜誌314期
  • 縱觀其公益與公義的奉獻,以年少赤誠的心、無私的付出,不畏艱苦、勇於挑戰,成就了價值不俗、價質不凡,不趨炎附勢,以溫柔的革命,帶來成千上萬的影響力,儼然成為社會清新的代表「為偏遠學生設免費教學網站,將百萬酬勞全部用於行善,這些行為不是來自大人或大企業,卻是來自一個出身弱勢的女孩–草根孩子跳上貧火線——《天下雜誌》400期年度專刊
  • 沈芯菱從國中起便靠自身力量實踐公益,不曾接受外界捐款,擁有高知名度及全國聲望,但未曾迷失及陶醉其中,精神與勇氣殊值肯定。─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

united nations charity

─ 地球公民 國際參與 ─
2004年任志工親善大使,赴美國華府表揚、2005年出席聯合國總部第49屆婦女高峰會、2007年柬埔寨NGOs訪問等海外經驗中得知,儘管許多國家逐漸改善有形(tangible)的硬體物資,卻匱乏於無形(intangible)運用資源的軟實力,矢志參與「聯合國志願者」(UNV),執行以下行動:
  • 服務國家:非洲盧安達(Rwanda)、蒲隆地(Burundi)、坦桑尼亞(Tanzania)、肯尼亞(Kenya) 、加納(Ghanaian) 、和烏干達(Uganda)等貧民窟。
  • 服務組織:聯合國開發署(UNDP)、聯合國志願部(UNV)、非洲各國非營利組織。
  • 服務領域:基層教育、健康衛生、農村發展、青創微貸、婦女賦權等可持續項目。
  • 服務項目:創新策略、專案管理、社群傳播、行動方案、社會創新、數據分析、資源整合、調查報告、多語編譯、培力育成、成效評估等發展。
這星球並不需要更多所謂的「成功」人士,但迫切需要各種能帶來和平的人、能夠療復的人,以及,懂愛的人。
The planet does not need more successful people. The planet desperately needs more peacemakers,healers, and lovers of all kinds.─Dalai Lama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re a collection of 17 global goals set by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in 2015 for the year 2030. The SDGs are part of Resolution 70/1 of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the 2030 Agenda.
  •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re:
  1. No Poverty
  2. Zero Hunger
  3.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4. Quality Education
  5. Gender Equality
  6. 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
  7. Affordable and Clean Energy
  8.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9.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10. Reducing Inequality
  11.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12.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13. Climate Action
  14. Life Below Water
  15. Life On Land
  16. 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17.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盧安達Luanda

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震驚全世界,近百萬人死亡,有二十多萬兒童成為孤兒,曾被稱為「嗚咽大地」的盧安達浴血重生,如今兒童已長大成人,但傳染性疾病帶來嚴峻挑戰,仍有許多孤兒身處逆境。在盧國的胡圖族人唯恐遭報復而大量湧向薩伊,造成難民潮。
我們參與當地組織ASASS 志願服務,為無家可歸的兒童(因內戰、愛滋病、棄養)提供孤兒院、庇護所、醫療保險、教育及法律援助,他們是弱勢中的弱勢,同時提供社區學校(CS),幼兒教育培訓計畫,建立教室、以提升掃盲率,讓醫療與教育成就未來的希望。
A project Orphanage Center on Child Car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ource and care for the homeless and impoverished orphan’ s children in Burundi (many due to war, AIDS, rejection), who are in need of care–shelter, legal aid, medical insurance, and education. When children lose their parents to war and or illness like AIDS, a relative generally takes in the child and cares for them. When no relative is able to care for a child, they are forced to live on the street and for that child, all hope is lost. Life is hard enough for a child in Burundi, but with no one to care for them; they are the poorest of the poor. Poverty in childhood is a root cause of miseries with different effects in adulthood. An Orphanage Center is important to those groups.
Community Schools (CS) projects are a training program for teachers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an early age. We build classrooms and learn more about ASASS’ kindergarten schools. The plan is to add new classrooms each year until we reach to university levels. Our program reaches to over 200 orphans and disadvantaged children, particularly minorities, retuming refugees, orphans and young girls supported in 3 schools while the education long-term goal is to support more than 1,000,000 disadvantaged children per year to go to school by buying them school materials offering them with good classrooms, higher qualified teachers and quality learn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with great system of School management.

蒲隆地

蒲隆地是全世界第三最窮國家,歷經十二年的血腥內戰,這受長期幾荒、食物短缺、疾病蔓延之苦,有73.4%居民瞥養不良,46%兒童更欠缺維生素A、失明比例居高不下,我們參與當地組織ASASS)志願服務,以「Lifes for Life」計畫向診所、學校、孤兒院、教堂等據點提供營養補充劑、並建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KCHC),幫助免疫接種(EPI)、改善孕產婦和兒童保健(MCH),及篩查糖尿病、愛滋病、子宮頸癌等治療,致力改善居民健康及壽命。
73.4% of Burundi’s population is undernourished and 46% of all children are deficient in Vitamin A and become blind every year, half of them dying within 12 months of losing their sight.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poor education, lack of resources and lack of food security. Foods for Life aims to prevent this.
It aims to stop a growing number of Burundians from becoming diabetics and malnourished by providing them with education, treatment and supplying nourishment at ASASS health clinics, schools and in villages centres such as orphanages and churches.
We have partnered with a provider of food supplements (E’Pap), which will help to address malnourishment deficiencies. These supplements can be delivered to schools, health and community centres. In these centres, we can provide education on not only how to prevent diabetes and vitamin A deficiency, but also on how to cope with it. ​

TVBS看板人物專訪

台大EMBA畢業典禮最年輕致詞嘉賓

27歲奉獻八百萬行善

中視 聖嚴師父智慧對談 (壹)

教育部 推廣大學程式教學代言

教育部勵志影片

中視 改變的起點

小燕之夜 航向理想地

中視 聖嚴師父智慧對談 (貳)

親子天下 科技自學力

大愛人物誌專訪

大愛電視 童再一起

公視 人間相對論

TOP 我們的故事

公視 沈春華專訪

中天 記錄台灣

中視 全民大講堂

中視 公益短片

賀歲影片-稻田篇

知福幸福-果園篇

紀念聖嚴師父致詞

新竹尖石

從芯出發

三立 台灣亮起來專訪

華視點燈專訪

大愛 成功新境界

大愛 95分哲學

中視 13歲國中生免費教貧童

TVBS 一元柳丁發聲

東森1001個故事專訪

華視 高中生編入教科書

三立 助老農網銷

中視 草根臉譜20萬張

民視 高中生百萬行善

華視點燈專訪

三立 教學網助兩岸

大愛新聞 國中生辦課輔班

公視 青少年展獲殊榮

天下雜誌400期專題

中天專訪 青少年公益家